中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全回转拖轮正式启用-世界热点
2022-12-30 22:33:36来源:
【资料图】
中新社青岛12月30日电 (胡耀杰 蔡亚群)作为由中国船级社认证的中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全回转拖轮,山东省港口集团(简称“山东港口”)青岛港“青港拖1”船30日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,将主要用于协助进出该港的大船安全高效完成靠泊、离泊和移泊。
据介绍,“青港拖1”船取得了中国船级社授予的6个附加标志,分别为智能航行(N)、智能机舱(M)、智能能效(E)、智能集成平台(I)、混合动力Hybrid、无人机舱AUT-0,并由此成为中国国内首艘取得智能航行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、首艘取得混合动力Hybrid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、首艘取得4个智能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,以及中国国内取得智能船舶附加标志最多的全回转拖轮。
“青港拖1”船采用“柴油+电力”双驱动、“自由航行+助泊作业”两种运行模式,船长39米、型宽11.5米、型深5.3米,马力为5200匹,柴油驱动航速为14节、电力驱动航速达11.7节。
据悉,港内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,航行风险高。“青港拖1”船配备6套智能系统,可有效保障船上人员、设备与自身航行安全,进而提升港区航行安全性。
“青港拖1”船船长李瑞峰介绍说,该船在满电情况下可支持全船连续作业4.5小时。在绝大部分工况下,该船会优先使用锂电池推进模式作业;同时备有柴油机动力推进系统,两种推进动力可进行“一键切换”,为船舶作业提供双重保障。
较传统的燃油拖轮,“青港拖1”船每年可节约近227吨柴油,节省燃油费用120余万元人民币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吨。
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表示,当日正式启用的“青港拖1”船系由山东港口青岛港历时18个月自主研发,造价约6000万元人民币,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。
张雷说,山东港口青岛港目前正在规划投用更多的油电混合智能拖轮,并将在新能源化、遥控化、无人化船舶方向继续开展相关研究,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。
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《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(2022)》显示,山东港口青岛港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.3亿吨,居世界第四;完成集装箱量2371万标箱,跃居东北亚第一、世界第六位。该港在集装箱效率和服务品牌、加快自动化码头建设、推进绿色能源港口应用、拓展海陆双向多货种业务等方面特色明显。(完)





海外需求增长持续拉动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
南宁铁路公安“寻包达人”两年收到旅客锦旗116面
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警方破获一涉案200余万元的“帮信”案件
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、无症状感染者2例
浙江东阳警方通报:剧组因拍摄致猫死亡等事实不成立
天津大学留学生志愿者:同天津人民一起守护共同的家园
永远意气风发!平均年龄62岁的教授合唱团重阳节唱响
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“羲和号”成功发射
人社部副部长李忠: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营造鼓励创新氛围
中国驻俄使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“新疆是个











